油松移植容器苗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移植容器苗育苗的移植前准备、移植、移植后管理、
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油松移植容器苗的育苗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LY/T1829林业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
LY/T2842林业常用药剂合理使用准则(一)
DB14/T642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移植容器苗
按照培育目标,将各类留床苗经分级修剪后移植到一定规格的容器内培育而成的苗木。
4移植前准备
4.1圃地准备
4.1.1圃地选择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山地育苗应选择地势平缓,坡度不超过15°
的地块。
4.1.2整地
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土地,将有机肥与土壤消毒剂混施入土壤。
4.1.3作床
采用低床,床宽1.0m~1.5m,长依地形而定,床埂高30cm,步道宽30cm~40cm,拍实床埂。
4.2苗木准备
选择符合规定的级以上、苗木,剪除受伤腐烂根系,用浓度-5~-4的生
GB6000Ⅱ1a2a5×105×10
根剂溶液浸根~。
30min40min
4.3育苗容器
4.3.1类型
按照DB14/T642的规定执行。
4.3.2规格
植2年生苗木,宜选用直径10cm~20cm,高15cm~30cm的容器。
4.4基质
4.4.1要求
通气保湿、透水良好,pH值6.5~7.5,有机质≥10g/kg。
4.4.2配方
以耕作土、黄土、生物质有机材料为主要原料,辅以有机肥、无机肥等配制而成。常用基质配方见
附录A。
4.4.3消毒
按照DB14/T642的规定执行。
5移植
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动前,或秋季土壤封冻前进行。
5.2方法
5.2.1单杯容器移植
先装入容器高度1/5~1/4的基质,居中植入1株准备好的苗木,然后添加基质、提苗、压实至高于
苗茎原埋痕1.0cm,并低于容器口1.0cm~1.5cm。
5.2.2蜂窝育苗容器移植
将蜂窝状塑膜容器展铺在床面上并拉展,中间及四周固定,同时均匀撒填基质至容器高的1/4~1/3
时,每袋居中植入1株准备好的苗木。其他要求同5.2.1。
6移植后管理
6.1浇排水
移植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生长期根据气候及基质水分状况,适时浇水。秋季土壤封冻前和春
季土壤解冻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及时排水。
6.2施肥
6.2.1叶面施肥
生长期按氮磷钾4∶3∶3比例配制0.2%~0.5%的液肥,每年喷施2~3次,间隔15d~20d。
6.2.2基质施肥
生长期结合浇水施用浓度为1∶300~1∶200的复合肥溶液,每年喷施1次~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