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林**(实名认证)
IP属地:福建
下载本文档
DB35∕T20802022红花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福建省)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红花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改造目标、改造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红花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LY/T2677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35/T1477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红花油茶CamelliachekiangoleosaHu.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红色,果实含油量高,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3.2低产林lowyieldforest3.3改造技术reconstructiontechnology通过抚育管理、品种改良、土壤改良、结构调整等技术措施,提高低产红花油茶林生产能力的综4改造目标4.1产量目标4.2质量目标红花油茶果实含油率不低于35%,茶油品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4.3林分结构目标林分密度调整至合理范围,郁闭度保持在0.60.8之间,林分结构合理,通风透光良好。4.4生态目标5改造技术5.1改造对象确定5.1.1低产林判定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红花油茶林可判定为低产林:a)连续3年平均单位5.3改造技术措施5.3.1密度调整根据立地条件、林龄和经营目标,确定合理的保留密度。幼龄林保留密度为15002000株/hm²,中龄林为10001500株/hm²,近熟林为8001200株/hm²。间伐时应遵循"留优去劣、留稀去密、照顾均匀"的原则,逐步调整林分密度。5.3.2土壤改良a)深翻改土: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深翻2030cm,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b)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林木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每年施肥23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c)覆盖:在树盘周围覆盖秸秆、杂草等有机物,厚度510cm,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5.3.3品种改良a)高接换种:选择优良品种,在原有林木上进行高接换种,提高优良品种比例;b)补植:在林中空地或稀疏处补植优良品种苗木,提高林分整体质量;c)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6抚育管理6.1土壤管理a)中耕除草:每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保持树盘清洁;b)水分管理:根据季节和降水情况,适时进行灌溉或排水;c)覆盖管理:定期补充覆盖物,保持覆盖效果。6.2树体管理a)整形修剪:根据树体生长状况,进行合理修剪,培养良好树形;b)病虫枝清理:及时清理病虫枝,减少病虫害发生;c)衰老树更新:对衰老树进行截干更新,恢复树势。6.3花果管理a)保花保果:在花期和幼果期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坐果率;b)疏花疏果:根据树体负载能力,适当疏花疏果,提高果实品质;c)适时采收:在果实充分成熟时及时采收,保证油茶品质。7病虫害防治7.1主要病虫害红花油茶主要病害包括炭疽病、煤污病、叶斑病等;主要害虫包括油茶象甲、油茶毒蛾、油茶蚜虫等。7.2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7.3防治方法a)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体抗性;b)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方法控制害虫;c)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d)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安全间隔期用药。8档案管理8.1档案内容建立红花油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