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
解析试题分析:过度砍伐的森林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A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因此表格中常绿阔叶林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故B正确;针叶林中的分层现象比草丛复杂,故C正确;草本植物种类多,但是优势物种不一定是草本植物,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栽培番茄含有来自野生番茄的Mi-1抗虫基因,它使番茄产生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的根部)、长管蚜和烟粉虱三种害虫的抗性。下列相关推论错误的是①Mi-1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野生番茄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②长期种植含Mi-1基因的番茄,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少③能在含Mi-1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长的长管蚜和烟粉虱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④三种害虫与番茄之间的寄生关系促进了它们的协同进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实现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C.由于人工碳排放过度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
合成下列物质需要供给氮源的是 ( )A.糖原B.脂肪C.淀粉D.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