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课例分析成果展示

《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课例分析

课题组 裴赟娥

这节课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第一节,是本章的开始部分。

一、上课前的准备与思考

实施深度学习,需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前,需要进行单元整体分析。第一是对学科内容本质的分析,包括该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之间的联系,相关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等。第二是对该内容的学情分析:即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础与准备,可能的困惑与问题。

上课前,我结合大纲认真研读了教材,分析了教材地位、教学内容和编写意图、学生学情、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并对教材提供的活动和资料进行了调整,与我自己补充的材料进行了重新组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

第五章是按照种子的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和结果、产生新种子这样的生命活动过程展开的,比较完整的将绿色植物的一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只有在观察并了解种子结构的基础上,才能了解种子的功能,才更容易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通过观察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这一活动,获得关于种子结构的直接经验,还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课前准备好芸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实验前一天浸软种子,否则不易解剖。 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分发给学生,有利于养成学生保持实验桌整洁的习惯。

教师在实验前,应首先教会学生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在本实验中,教师应最先要求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特点——种皮、种皮上的种脐(种子成熟后,脱离种柄或胎座后,在种皮上所遗留的痕迹。它是种子从母体获得营养的通道。它有线形、椭圆形等形状,颜色深浅不一),试探种皮的坚韧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种皮的保护作用。

解剖芸豆种子时,一些学生常常一下子就将两片子叶掰断。教师应告诉学生,剥去种皮以后,应当先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注意不要损伤两片子叶连接处的突起部位),再进行观察,然后再掰掉一个豆瓣。观察时应首先区分胚芽和胚根。胚芽一端可见到两片已成形的小叶,胚根一端呈白色的钝尖形。在胚芽和胚根中间的一部分就是胚轴,而两片豆瓣就是两片子叶,它们贮存了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

大豆种子的结构比较容易观察,而玉米种子的结构则不太容易区分,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事先准备一个能比较清楚地展示玉米种子各部分结构的观察材料,为学生在观察遇到困难时提供实物参考。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常说的玉米种子实际上是玉米的果实(颖果)。在实验之后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结合两种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差别,点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二、上课结束后的成功与成果

学生学什么与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脱不了关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然而在目标的制定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包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时常发生。《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说道:“教学目标不是教师主观制定的,而是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关联结果的表述”。换言之,教学目标要真正作为引导教学活动、实施持续的教学评价的依据来发挥作用的。

本节课在设计上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与合作性学习理念,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体验、感悟和发现。学生根据提示自主操作,解剖并观察种子的结构,体验科学的观察方法。教学环节清晰、自然、流畅。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特别是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补充,是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作用,课堂活而有序。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挺高,尤其是在生物实验中。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只是注意了一些表面的现象,而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学习的基本原理。生物实验课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因此生物实验课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动手操作的时间,便于学生掌握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的上课形式、地点、上课材料跟理论课大不相同,学生往往觉得实验课不重要,是可以随意发挥、随意玩弄器材的“活动课”,甚至不把实验课当做上课。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对于“好玩”的实验就比较感兴趣,而对于觉得看不出什么变化或“不好玩”的实验就没兴趣的情况。

四、改进的策略与措施

督促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便于通过进一步对数据和现象的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观察记录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更专心地实验,避免无具体任务而漫无目的的无效观察或者玩耍打闹。

做好实验教学评价。一是重视总结环节。在做完实验后,一定要总结实验结论,并且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过程,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实验的成就感,才能加深学生对结论的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次实验 教师控制好实验时间,在学生整理好仪器并打扫完卫生后,至少留5分钟跟学生集体讨论,反思本次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思内容包括: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如何改正;实验过程各小组采取了哪些创新的方法;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有什么改进的建议等。二是重视教学评价。可根据实验现象、正确的操作方法、相应的知识拓展及纪律要求设计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设计的评价标准简洁、易操作,以免花太多时间反而影响实验。

THE END
0.种子的结构教案(精选9篇)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以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 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tjnsiyw5329=234723>;24a<2;?70jvsm
1.种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A、种皮、果皮、胚B、种皮、果皮、胚乳种子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种子的结构主要是由种皮、胚和胚乳,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因此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故选D 点评:胚是种子 jvzquC41yy}/|‚gcpi4dqv4swgyukxs1:h679:kfc6<24n>f26?c5n=7ec816:fe0jznn
2.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A.胚轴和种皮B.胚芽和种皮C.胚和果实D.胚和解答解:我们知道种子的结构中都有种皮和胚两结构(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其中胚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而胚又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储存营养物质;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故选:D.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1ujoukhnfa:6f:9;5e4?789
3.种子和果实的结构及类型【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种子的结构; 掌握不同类型果实的特征; 识别各种果实。 【实验内容】:一、种子结构观察1 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代表——蓖麻 (1)外形观察辩识种阜、种孔、种脊等。 (2)通过种脊纵切,掌握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种皮等基本结构。 双子叶有胚乳种…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5>78h9993814<=0jvsm
4.种子的形态结构.docx种子的形态结构.docx,种子的形态结构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 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形状、大小(千粒重)、种皮色泽及附着物,种皮上的网纹结构等。它们是种子鉴别、清洗、分级、包装和检验的重要依据。 (一)形态:种子的形状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圆球形、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67494932712?6862633=7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