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廖**(实名认证)
IP属地:四川
下载本文档
2025年大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答案:B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石拱桥是?A.赵州桥B.卢沟桥C.洛阳桥D.广济桥答案:A3.下列哪种元素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A.钠B.钙C.铁D.锌答案:B4.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智慧与战争的女神是?A.赫拉B.阿佛洛狄忒C.雅典娜D.阿尔忒弥斯答案:C5.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于哪一年?A.1964年B.1970年C.1975年D.1980年答案:B6.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作者是?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柳永答案:A7.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企鹅B.鳄鱼C.蝙蝠D.鲨鱼答案:C8.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欧洲城市是?A.巴黎B.维也纳C.罗马D.柏林答案:B9.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木星B.土星C.天王星D.海王星答案:A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A11.成语“讳疾忌医”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答案:A12.下列哪种植物属于裸子植物?A.松树B.桃树C.水稻D.葡萄答案:A13.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吉祥物是?A.雄鸡“弗里吉”B.猫“贝瓦”C.狗“米洛”D.兔子“奥利”答案:A(注:以2024年实际公布为准)14.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A.立春B.春分C.雨水D.冬至答案:A1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A.撒哈拉沙漠B.阿拉伯沙漠C.利比亚沙漠D.澳大利亚沙漠答案:A16.下列哪种乐器属于木管乐器?A.小号B.单簧管C.小提琴D.定音鼓答案:B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答案:C18.人体中最长的骨头是?A.股骨B.胫骨C.肱骨D.桡骨答案:A19.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篇文章?A.《滕王阁序》B.《岳阳楼记》C.《醉翁亭记》D.《兰亭集序》答案:A20.下列哪种气体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氢气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中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是《________》。答案:周髀算经2.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________。答案:哈萨克斯坦3.人体血液循环中,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是________。答案:动脉4.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鬼”的是________。答案:李贺5.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是________。答案:金星6.中国传统“八音”中,“丝”指的是________类乐器。答案:弦7.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是________。答案:孟德尔8.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长沙的是________。答案:岳麓书院9.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答案:马里亚纳海沟10.成语“破釜沉舟”与历史上的________战役相关。答案:巨鹿11.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________。答案:氢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答案:史记13.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宝典”的著作是《________》。答案:本草纲目14.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________小时。答案:23小时56分4秒(或约24小时)15.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包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________。答案:欧里庇得斯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打“√”,错误打“×”)1.光年是时间单位。()答案:×(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一年传播的距离)2.莎士比亚是法国剧作家。()答案:×(英国)3.企鹅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答案:×(南极)4.中国的“五岳”中,西岳是华山。()答案:√5.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答案:√6.《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市井生活。()答案:√7.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正圆形。()答案:×(椭圆形)8.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答案:√9.台风和飓风的本质区别是生成海域不同。()答案:√(台风生成于西北太平洋,飓风生成于大西洋或东北太平洋)10.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答案:×(如鸭嘴兽是卵生哺乳动物)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答案: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壁画涵盖宗教故事、社会生活、中外交流等内容,反映了汉唐至元明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文化融合;彩塑技法精湛,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其文献(如敦煌遗书)为研究古代宗教、语言、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见证。2.解释“多普勒效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答案:多普勒效应指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当救护车鸣笛靠近时,人耳听到的音调变高(频率增加);远离时音调变低(频率降低)。生活中应用包括:交通测速雷达(通过检测车辆反射的电磁波频率变化测速度)、医学超声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天文观测(通过恒星光谱红移或蓝移判断其运动方向)。3.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答案: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记录与传播,取代了简牍、羊皮等材料,促进了文化普及;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加速了书籍的大规模生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唐代发明)改变了战争形态,促进了热兵器发展;指南针(宋代用于航海)为大航海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全球贸易与殖民扩张。4.简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代表人物。答案: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束缚,提倡个性解放与科学探索。代表人物包括: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艺术领域有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大卫》《创世纪》天顶画)、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科学领域有伽利略(天文观测)、哥白尼(日心说)等。5.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意义。答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结合天文、气象与物候规律制定的历法补充。它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天一个节气,反映了季节变化(如立春、立夏)、温度变化(小暑、大寒)、降水特征(雨水、谷雨)及物候现象(惊蛰、芒种)。其科学性体现在:准确反映了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指导了传统农业生产(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中国古代天文、气象与农学智慧的结晶,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例论述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路径。答案:传统文化创新传播需兼顾“守正”与“创新”,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1)科技赋能:利用数字技术活化文化资源。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文物库”,将文物高清影像线上展示;河南卫视《唐宫夜宴》通过5G+AR技术还原唐代乐舞,实现“文物动起来”,播放量破亿。(2)跨界融合:与时尚、消费等领域结合。如“三星堆”文创推出青铜面具盲盒、金杖书签,将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敦煌”与美妆品牌合作推出联名眼影盘,以壁画色彩为灵感,吸引年轻消费者。(3)内容创新:通过故事化、年轻化表达传递文化内核。例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3分钟短平快的形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语言活泼;网络综艺《国家宝藏》邀请明星演绎文物“前世今生”,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情感体验。(4)国际传播:借助全球化平台输出文化价值。如李子柒通过短视频展示传统美食制作(如酿酒、做酱油),以“无解说”的方式让海外观众直观感受中国生活美学,YouTube粉丝超1800万;“孔子学院”通过汉语教学与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茶艺课),促进文化互鉴。2.分析新能源技术发展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答案:新能源技术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驱动力,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降低碳排放:新能源(如光伏、风电、氢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例如,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0%,较2010年提升15%;中国光伏装机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年减排量相当于10亿棵树的碳汇。(2)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从“高碳”向“低碳+零碳”转型。欧洲多国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超50%”目标;中国“双碳”战略(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推动煤电占比从2000年的82%降至2023年的56%,风电、光伏占比提升至15%。(3)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新能源技术(如储能电池、智能电网)的突破带动产业链发展。例如,锂电池成本10年间下降89%,推动电动汽车普及(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超1400万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