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生之木。今指植株矮小,靠近地面枝條叢生而無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
許多種灌木由於小巧,多作為園藝植物栽培,用於裝點園林
我國灌木樹種資源豐富,約有6000餘種。
【怎樣區分灌木與喬木】
1、應該以樹木生的結構、樹枝的生長特點來判斷。不過有些苗木也不是死的。像桂花,大的,主幹很明顯的可以說是喬木,但有些小桂花,我就用來做綠籬,這應該算是灌木。
2、一般三米以上可稱為喬木,但實際中沒有明顯界限,要從生活經驗中體會!
3、喬木類 樹體高大(通常6米至數十米),具有明顯的高大主幹。又可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31米以上)、大喬(21-30米)、中喬(11-20米)、小喬(6-10米)等四級。灌木類 樹體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幹低矮。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有些樹木也不是絕對的,跟我上面提到的桂花一樣,可能是小喬木,也可能是灌木。
4、以植物莖的形態來分類
喬木: 有一個直立主幹、且高達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稱為喬木。與低矮的灌木相對應,通常見到的高大樹木都是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又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
早在1981年內蒙古自治區就提出在沙區、山區造林要堅持以灌木為主、灌木林與相關產業相互促進的生態建設思路。2001年,灌木林已佔到全區當年造林面積的70%,目前區內灌木林面積共計7300多萬畝,全區已有與灌木相關的食品、藥品、飼料等加工廠30多家,年創產值10億元以上。
沙柳是生產優質人造板、紙漿的原料,鄂爾多斯市目前有以沙柳為原料的人造板企業近10家,年加工能力達17萬立方米。天驕人造板公司2002年實現產值3500多萬元,向周邊農民發放沙柳枝款800餘萬元。企業周圍的農民僅出售沙柳枝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100多元。
灌木加工產業使企業獲利、農牧民增收、國土增綠的同時,還激發了當地農民和林業部門的積極性,尤其是為灌木林的發展注入了持久活力。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高錫林告訴記者,為了做強做大灌木產業,自治區確立了人造板業、藥材加工業、飼料加工業和優質灌木種子選育加工業等灌木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
2、金絲桃:金絲桃科,原產我國,葉長卵形,淡綠色,秋後紅色,夏季開花,花金黃色。
9、十大功勞:又名貓兒頭。小檗科,原產亞洲東南部。葉互生,羽狀複葉。花黃色,細小,多數花相聚而生,夏初開放。
13、日本小檗:小檗科,小檗屬。原產日本,葉鱗狀卵形或倒卵形,有葉刺。4-5月開放。主要有①紅葉小檗;②綠葉小檗。
14、火棘:又名火刺、火把果。薔薇科。原產我國西北部。幼枝密生黃褐色軟毛,枝上有尖銳的棘刺。果實成熟時圓球形,鮮橙紅色,集生如火,非常好看。
15、石楠:又名石眼樹。薔薇科,石楠屬。原產我國秦嶺一帶。葉片革質,長橢圓形,一年四季翠綠。古詩曾云:「石楠紅葉透簾春,憶得汝成下錦茵。試折一枝含萬恨,分明說向夢中人」。①光邊石楠;②毛邊石楠。
16、林奈木:「灌木王國」中最小的一員,也叫林奈草和林奈花,又名北極花,屬於忍冬科,是四季常青的匍匐性灌木,木質莖與枝僅僅高約5厘米到10厘米,細如鐵絲,整個林奈木矮小似苔蘚。葉子四枚,花成對生於枝頂,白色或粉紅色,放出芬芳。果實近似球形,很小很小,長約3毫米。
【灌木密植造景】
通俗地講,小灌木密集栽植造景就是把高度、形態、色彩、大小相對和諧統一的小灌木在一定區域內
像栽草一樣一棵挨一棵緊密栽植,而後修剪外表面,形成植物組合新景觀,以滿足不同的園林設計效果需要。
一、常用的品種:1.紅色類:紅葉小檗、美國紅櫨、紫葉矮櫻、紫葉風箱果、豐花月季、紅瑞木、欏木石楠等。2.黃色類:金葉女貞、灑金柏、棣棠、金葉蕕、金葉榆、黃刺玫等。3.綠色類:小葉女貞、大葉黃楊、小葉水蠟、石楠、火棘、小刺柏、地柏、龍柏、絨柏、小葉黃楊、忍冬等。4.具備葉形小而密集、萌枝力強、耐修剪、整體觀賞色彩效果好的其他灌木或者可用修剪控制主幹的叢生小喬木。
2.與草坪、草花比,小灌木密集栽植也有一些不足之處。(1)雖具草坪觀賞效果但不能真正取代草坪。比如僅能應用於面積有限、管理水平高的空地。(2)小灌木的色彩比較少,比草花的自然形態及顏色都頗有遜色。(3)一次栽植時投資略高於草坪。(4)主要靠修剪出效果,不能完全放任生長。
四、結論1.小灌木密集栽植造景可作為一種園林設計手法大量應用於園林綠地。它體現的不是植物的自然美、個體美,而是通過人工修剪造型的辦法,體現植物的修剪美、群體美。這些植物組合或色塊,應用於不同場合,能起到豐富景觀、增加綠量的作用,有著簡潔明快、氣度不凡的效果,體現出園林規劃設計的大手筆。2.小灌木密集栽植造景雖不能完全取代草坪和草本地被植物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但也因其具有便於管理,效果上乘的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園林綠化的重要部位,替代草坪和草花產生較高水平的園林藝術效果,滿足現代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需要。
灌木林使健行變得危險又艱辛。灌木林掩蓋了懸崖、漂石、峽谷,害人發生危險;而且灌木林也是繩索的陷阱。
風吹倒的樹木、雪崩沖積扇(avalanchefans),和伐木留下的垃圾更難通過。這些亂七八糟的雜物能使行進速度緩如蝸瞳,最好換一條路線。茂密交纏的西洋杉攀附著懸崖和岩石區,形成另一個障礙。
如果非和灌木林搏鬥不可,下列辦法可降低困難度。穿越灌木林須找最短的路徑。行走在長而直的倒木上。推開和拉開灌木枝,較低的枝條用腳踩,抬起或攀著高處的枝條以便通過。碰上陡峭的地形,利用強壯的枝條做為抓手的地方。
然而避開灌木林才是上策。以下是避開灌木林的訣竅:
盡量利用山徑,走五里山徑比穿越一里的灌木林輕鬆。
考慮在積雪掩埋灌木林的時節出遊。有些山谷五月時覆滿冰雪,很好走,但七月雪一融,非披荊斬棘無法通行。
避開雪崩路線(avalanche tracks)攀爬。長長的山谷最好走南向坡或西向坡,發生雪崩的頻率較低。攀爬谷壁時,應穿越兩條雪崩路線間的樹林。
目標鎖定密林,因為通常大樹下灌木較稀疏。
走在碎石或殘雪上,不要走旁邊的灌木林。
尋找獵徑。動物通常會找出最好的走的路。
選積線或支派(ridge spurs)來走,較干且無灌木,溪底和谷底往往滿是灌木。
如果溪旁一側長滿灌木,請偵察另一側是否較好走。
路線若與溪流平行,考慮直接走進河道。溪床或許在灌木樁中形成隧道,便於行走,但必須涉水。干溪床很理想,但在深峽谷中,溪流有可能遭倒木阻斷或是形成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