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怎么治疗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以肺部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多痰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并伴有气流受限。本病是一种慢性和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出现。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以肺部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多痰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并伴有气流受限。本病是一种慢性和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出现。

英文名称

疾病分类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按其胸片表现共分5型。

1、Ⅰ型

仅有含气量增加所致的肺透亮度增加而无小结节。

2、Ⅱ型

除有含气量增加外,尚可见小结节阴影,但仅限于1个肺叶。

3、Ⅲ型

小结节阴影分布于全肺野。

4、Ⅳ型

除有Ⅲ型改变外,两肺下野尚可见支气管充气和双轨状阴影。

5、Ⅴ型

除有Ⅳ型改变外,尚可见大小不等的环形阴影。

无传染性。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以40~50岁人群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日本、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人种特异性及遗传因素、慢性气道炎症、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慢性气道感染机制有关。

1、人种特异性及遗传基因

(1)HLA基因:近年研究表明DPB发病以东亚人(蒙古系人种)居多,有明显的人种差别且部分患者有家族发病倾向。研究表明,在人体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原中,日本DPB患者HLA-B54阳性率为62.3%,正常对照组仅为11%,提示DPB发病与编码HLA-B54抗原的B*5401基因具有高度相关性。此外研究发现,属于HLA-Ⅱ类基因的TAP基因外显子变异也可能与DPB疾病相关。

(2)其他基因:最近研究推测DPB可能与黏蛋白基因MUC5B及MUC5AC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异常表达及有关,是导致DPB患者气道高分泌,大量咳痰的原因之一。此外,白介素-8(IL-8)基因也可能参与DPB发病。

(3)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BS):由于DPB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而且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鼻窦炎,故有人认为DPB也是一种SBS。此外,部分DPB患者家族成员患有慢性鼻窦炎或SBS,故认为DPB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2、慢性气道炎症

(1)中性粒细胞:部分DPB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及蛋白水解产物明显增高。聚集在气道内的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及炎性介质等可能参与气道的炎症反应。经过红霉素治疗后DPB患者BALF中升高的中性粒细胞数逐渐降至正常。

(2)淋巴细胞:DPB患者BALF中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百分比和总数及CD4+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但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提示淋巴细胞是DPB发病的重要细胞成分以及淋巴细胞有可能促使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生。

(3)树突状细胞(DC):在DPB患者细支气管上皮和黏膜下组织中DC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黏膜下组织表达CD83+抗原的DC增多明显,推测CD83+通过其抗原递呈能力,刺激黏膜下浸润的淋巴细胞,导致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DC在DPB黏膜免疫反应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4)炎症因子及炎症介质:DPB患者IL-8、白三烯B4(LTB4)等升高提示本病存在慢性气道炎症病变。DPB患者肺组织IL-8,IL-1β、黏附分子(SL-选择素,SE-选择素,SP-选择素)等均有过量表达。

3、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血冷凝集试验效价升高以及部分患者IgA增高被认为DPB可能是免疫学相关疾病。DPB的病理学特征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常伴有淋巴滤泡形成等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DPB可伴发类风湿关节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也提示可能是免疫学相关疾病。

4、慢性气道感染机制

DPB患者晚期痰培养多为铜绿假单胞菌且均有气道分泌物增多,可能是气道严重受损和晚期DPB继发的支气管扩张所致。最近有学者认为DPB可能与人体T淋巴细胞病毒1(HTLV-1)感染有关。HTLV-1感染后与DPB在临床病理学表现上极其相似,提示DPB可能是HTLV-1感染后的慢性肺部表现,然而,HTLV-1感染相关的细支气管炎却与DPB不同,因此DPB是否与HTLV-1感染有关尚不明确。

慢性鼻窦炎、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家族病史、慢性气道炎症及免疫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本病。

本病常隐匿缓慢发病,主要表现为三大症状即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首发症状常为咳嗽、咳痰,逐渐出现活动时呼吸困难。此外,部分患者还伴有有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1、咳嗽、咳痰

咳嗽、咳痰通常是首发症状。患者早期咳无色或白色痰,由于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球菌的感染,痰量逐渐增多,变为脓痰。也易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此时脓痰更为增多。常为进行性的,最终可发生呼吸衰竭。

2、活动时呼吸困难

早期无明显症状,逐渐出现活动时呼吸困难。

约有80%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该患者可有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但有些患者可无症状,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

1、慢性呼吸衰竭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病变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全"层,疾病进展时,呼吸性支气管狭窄和收缩,淋巴滤泡的增生,远端末梢支气管发生继发性的扩张。病变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和慢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炎,弥漫地分布在两肺中。严重影响肺部通气功能,造成慢性的呼吸衰竭。

2、慢性肺心病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在肺部细支气管结构改变的晚期,造成呼吸功能衰竭,从而造成心脏负荷增大,形成慢性肺心病。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灌洗液检查、冷凝集试验、免疫学检查、痰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鼻窦X线检查、鼻窦CT检查、肺功能测定、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医生通常会进行胸部的听诊,可闻及双下肺间断性湿啰音,以水泡音为主,有时可闻及干啰音或捻发音。

1、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

判断患者白细胞增多情况,是否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异常白细胞,是否有贫血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2、灌洗液检查

在CT引导下可获得受损部位的高质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分析和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评价病情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3、冷凝集试验

冷凝集试验效价增高,多在64倍以上,IgA升高,但与疾病的进展程度均无明显关联。

4、免疫学检查

周围血中淋巴细胞CD4+/CD8+之比增加;IgG、IgA增高,均有助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

5、痰细菌学检查

可发现起病早期痰中多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晚期多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痰培养早期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为55%,晚期可达到82%。

1、胸部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X线最典型的影像是双侧弥漫性广泛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和肺的过度膨胀。结节状影从粟粒大到米粒大不等,阴影边缘模糊,下肺野分布较多;肺的过度膨胀表现为肺的通透性增强、横膈膜低位扁平、胸廓前后径增大及心影缩小。

(2)胸部CT检查:胸部CT检查提高了对本病的辨别力。CT显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呈小叶中心性分布的颗粒样结节影伴树芽征。

2、鼻窦影像学

(1)鼻窦瓦氏位X线:可发现的征象有黏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液气平面。

(2)鼻窦CT:慢性鼻窦炎的CT表现为鼻窦或鼻道窦口复合体黏膜改变,黏膜增厚在儿童>6mm,成人>8mm。

经支气管肺活检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呼吸性支气管管壁的增厚,伴有淋巴细胞的浸润。这些炎性改变扩展到周围气管组织也常见。需要注意的是,典型病例经X线和HRCT即可诊断;临床和影像学改变不典型者,须取肺组织活检,肺活检以开胸或经胸腔镜为好。

1、肺功能测定

多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并有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2、支气管镜检查

DPB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常无特殊表现,可见黏膜充血,大量脓性或黏性分泌物。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通常比较困难,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慢性鼻窦炎病史、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囊性纤维化等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晚期有呼吸困难症状,在冬季症状加重。患者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多见于老年男性。胸部CT检查可确定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而没有两肺颗粒样结节状阴影。肺功能检查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FVC%下降和残气量(RV)增加更为显著,弥散功能可有降低。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2、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反复咯血,肺部可闻及固定性湿啰音,该病的胸部CT可见多发囊状阴影,呈轨道征或迁曲扩张的支气管阴影而无两肺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一般无咯血,晚期患者可有继发性支气管扩张改变,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多伴有慢性鼻窦炎和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增高等。

3、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其次为干咳。胸部影像学改变主要为间质性改变,早期可有磨玻璃样影,此后可出现细结节样或网状结节影。此外,肺间质纤维化有明显的肺弥散功能降低。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肺弥散功能多正常,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而且两者病理不同,可相鉴别。

4、囊性纤维化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家族性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器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伴有呼吸困难,反复发生化脓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常合并有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不同之处主要为囊性纤维化患者常有家族史,儿童或青少年多见,临床可有腹泻、腹胀、黄疸、肠梗阻等消化道症状,出汗时皮肤可有盐斑。典型囊性纤维化胸部CT表现为囊柱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和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而无弥漫性分布两肺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遵循小剂量、长期治疗原则,定期复查胸部CT及炎症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再酌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视患者自身症状的变化、对药物效果反应不同等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1、对于咳嗽、咳痰者,可使用止咳、祛痰制剂。

2、对于气喘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等。

3、对于低氧血症者,长期氧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对有慢性鼻窦炎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充血剂、鼻内激素等药物。

当患者有明显的感染症状时,如发热、咳脓痰、痰量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时,考虑到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可能性时,针对病原菌及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第三代先锋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喹诺酮类和羧苄西林等。使用其他抗生素时,不停用红霉素。

1、类固醇激素

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痉挛和低氧血症的患者,如无细菌感染的证据,单用类固醇激素即可,可使用甲强龙。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疗法是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疗法,一经诊断应尽快应用,因为越在病程早期临床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为降低各种炎症反应、减少气道过度分泌、减轻气道上皮细胞的损伤。用药后1~3个月内,随访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影像学等,确定是否有效。常用的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羧苄西林、甲强龙、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对有慢性鼻窦炎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外科手术。目前功能性内镜手术在保留黏膜和恢复正常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前提下准确去除病变,已成为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和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如果未治疗,病情反复历经数年后发展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甚至出现进行性呼吸衰竭导致肺源性心脏病,最终死亡。

1、本病可有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晚期常发生慢性呼吸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危及生命。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本病很难治愈,但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用药,有病情变化时需要及时就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情容易迁延不愈,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受该病长期困扰,同时承受着较重的经济和家庭负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主观幸福感。

2、护理措施

(2)患者应了解疾病,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

1、多痰患者避免使用可待因,且此药易耐受和成瘾,须避免长期使用。

2、喷托维林偶有轻度头晕、口干、恶心、腹胀等阿托品样作用。青光眼患者慎用。

3、右美沙芬偶有头晕、轻度嗜睡、口干、便秘等反应,痰多患者慎用,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

1、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冷水洗脸,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坚持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如体操、太极拳。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是预防支气管炎的有效措施。

3、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吸烟等诱发因素和吸入过敏源,吸烟者需戒烟。

4、避免长期置身于污染环境中。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防止交互感染。

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6、鼓励患者有效地咳嗽,及时咳出痰液和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痰液潴留。

应在治疗后2~3个月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查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消耗较大,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注意营养的补充,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同时多引水,每日饮水量>1500ml,以利痰液稀释,促进毒物排泄。

避免浓茶、咖啡等饮料,禁辛辣刺激性食物。

1、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尤其是冬、春两季时要注意保暖,多添加能够抵御寒冷气温的衣物。

2、加强运动锻炼

培养自身良好的运动习惯,但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季节要尽量减少户外运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平时可多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广场舞等,适度的无氧运动则包括跳绳、羽毛球等,进而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

3、佩戴口罩

为防止有害物质、大颗粒物质被吸入呼吸道内,降低对支气管的刺激和感染几率,应培养佩戴口罩的习惯,尤其是在外出时。由于冬季雾霾相对严重,在外出进行有氧运动时必须佩戴口罩,且需选择卫生部门指定的防霾口罩。

4、戒烟

如存在长期吸烟的习惯,则必须逐渐戒掉烟瘾,且每天要适当开窗透气,但在冬季时可减少开窗频率。如条件允许可在家中放置空气净化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耐寒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可积极开展耐寒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对寒冷气候的抵抗能力,进而降低支气管内炎性病变几率。

1、出现明显的呼吸衰竭。

2、感染严重并发高热。

3、急性心力衰竭。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1、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

2、出现气喘、气促的症状。

3、出现发热。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伴气促时,需要去呼吸内科就诊。

2、患者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需要去耳鼻喉科就诊。

3、夜间发病或者出现急性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时,患者需要去急诊科就诊。

THE END
0.[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是[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是? 选项:A.大气道阻塞 B.小气道阻塞C.双肺哮鸣音D.桶状胸E.胸片示肺野透亮度增加答案:B解析:[考点]COPD的特征性改变[分析]COPD系由多种有害因素的长期刺激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病变,造成不可逆的小气道阻塞。大气道阻塞见于异物、肿瘤等所导致气流不能进入肺内,jvzquC41yy}/oni880ipo8ym71;89?3ujvsm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专家文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包括持续性气流受限、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等。该疾病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1、气流受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核心的特征是持续性气流受限,这种限制通常呈进行性发展jvzquC41yy}/dxmg0et0c{ykenk0xrjy19ifvƒtrmsqyjw:w0jznn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一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反复的慢性咳嗽、咳痰,以及活动后的胸闷、气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当合并感染的时候,咳嗽、咳痰会增多或者伴有发热,喘息的症状也会加重。在慢阻肺的早期,尤其是肺功能刚刚出现改变,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 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支气管扩张剂,有长效的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果合并有哮喘,可以用jvzquC41o0iicxsgk0ipo8rkr1gvfrta35>64=98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专家文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包括持续性气流受限、慢性咳嗽咳痰和活动后呼吸困难。该疾病通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职业粉尘暴露有关,可能伴随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理改变。 1、气流受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核心特征是持续性气流受限,这种限制通常呈进行性发展。患者肺功能检查会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残气量增jvzquC41yy}/dxmg0et0c{ykenk0xrjy1vu4x|wqiq3z€mv0jznn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症状有哪些专家文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以及活动耐力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 1、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咳嗽。咳嗽可能与支气管黏膜受到刺激有关,患者jvzquC41yy}/dxmg0et0c{ykenk0xrjy1rhcstrspmtrvAhf0jznn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0 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 A: 大气道阻塞 B: 气流受限 C: 双肺哮鸣音 D: 桶状胸 E: 胸片示肺野透亮度增加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正确答案问答库搜题 与历史 相关的问答题目推荐: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在使用前,应当委托()进行检测。jvzquC41gp>:0lto1f598:7760nuou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气道的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 典型的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常在晨间咳嗽明显,夜间阵咳。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是浆液泡沫性痰,偶尔可以带有血丝,晨间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时,痰量增加,可以转变为黏液脓性痰。随着病程的发展,可以逐渐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jvzquC41yy}/{rmw0eun1sg1ctzjeuj1:8:93B3jvor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其中,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是指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痰液一般为白色的黏液痰或者浆液性的泡沫痰,偶尔可以带血丝。清晨排痰比较多。气流受限是指在进行肺功能检测时表现为呼出气流下降。 展开全部内容jvzquC41o0|pfsp0eqs0oru1x1779;6830yivvq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哪些?39问医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的,持续性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气短通常在活动后加重。所以在护理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痰jvzquC41ycvbut35;0tfv8vwguzjqw485;=47<>0jvsm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小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小气道阻塞,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和喘息,这些症状可能随时间恶化,建议及时就医。 1.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由于存在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从而出现咳嗽的症状。咳嗽通常发生在胸部下方,可能伴随有痰液产生。 jvzquC41{{q/5B3pgv5xp:43hhh51wjyu1qdw~7gg64ivvq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问医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慢性炎症、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等。 1.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核心特征。正常情况下,人体吸气和呼气时气流进出顺畅。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由于气道和肺部的病理改变,如气道壁增厚、管腔狭窄、肺组织弹性减退等,导致气流在呼jvzquC41ygtec7kcokrzfxhvqt4dqv3ep1€jz~s142862;7337;44B:4:4
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女,21岁)仅一个礼拜我出现了喉咙胀痛和呼吸不佳的症状,医生检查说是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精选回答 吴岑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三级甲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一般会出现呼吸不佳和咳嗽不止以及胸闷和心慌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还伴随着体温上升现象,jvzquC41yy}/oni/etkek}3qti4dp8rqdkrf1z|yf17d6<5c2f;d:o=5;6:77jgg78g62k;64:4ivvq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气道和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气流受限。在全球范围内,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了解COPD的主要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jvzq<84yyy4{io}pgyy/exr1or5gzk4re1ipp}jpv1814>6213:0exsvgpz`8?>;90nuou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什么?它的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哪些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COPD的概念、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气道和肺部。COPD的病理特征是气道jvzquC41o0iiww~w{kyigwl0eqs0oru1vqvje878;6=648
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后的检查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肺部疾病,此病出现后对患者的伤害极大,只有及时的防治,才会远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出现,在治疗之前我们需要做好此病的检查,该做哪些检查呢。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检查 jvzquC41yy}/z‚|{0eun1q}pm1<:d:65;;82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