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有什么区别?
我们家孩子是第二作者有什么影响吗?
最近后台留言和前方反馈关于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产生了很大的疑问,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给大家解释清楚。
一位论文作者(拥有作者资格)必须符合一定的贡献标准:
作者资格必须至少包括:
对该论文的撰写作出了重大贡献
批准最终版本
对所发表的内容承担责任
第一作者如何界定?
NO.1
在2022年年澎湃新闻网发布的一片观点中《只认 “第一作者”!论文署名顺序 “内卷” 伤了谁?》一文中,我们发现,关于第一作者也是引发了重视,对于第一作者的重视程度。
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的 Elise Smith 等人对近6700名国际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这些研究人员发表了署名两位作者及以上的论文。结果显示,46.6%的研究者对署名问题有异议,37.9%人对作者排序有过争议。在大多数其他学科中,作者排名则由贡献水平决定。
其实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拥有第一作者是能够辅助证明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的体现,也是在高校递交的辅佐材料。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否认第二作者,第三者的贡献,作为非第一作者的身份是呈现我们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能力。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成为第一作者和第二三作者的多重身份显得更加重要,既可以成为一个leader 又可以team member,也就说既可以有独当一面承担责任和压力,也是一个拥有团队精神的队员。
第一作者通常是对该论文作出最大实际/智力贡献的人。
此人可能在某些具体工作中得到共同作者的帮助,但第一作者是获取、分析数据以及撰写终稿的主要责任人。
论文作者名单中的第一个位置最具吸引力。无论论文还有多少其他作者,第一作者的名字都会在今后引用该作品时被提及。
还会有共同第一作者的情况,这在交叉学科研究项目中很常见。也适用于难以辨别谁的贡献更大时的情况。两个甚至三个作者可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共同第一作者用星号或其他符号做标记(比如“作者A*、作者B*、作者C、作者D……”),并在首页上有注释。
论文发表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论文发表需要多个作者,一般数量约2到5,根据论文的贡献,分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贡献越多的角色排名越靠前,而且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仍有一定的差异,接下来,根据详细的问题:
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区别
1、含金量不同作者的署名位置可以为评定增加分数,作者的论文发表排序不同,所加分数也不同,第一作者的含金量自然高于第二作者的含金量,在含金量之前的位置自然较高。
2、贡献不同
一般按照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职位越高,对论文的贡献越大,主要是写论文内容,大多数情况下,论文都是由第一作者来执笔。
3、承担的责任不同
承担的责任进行不同第一作者通常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负责主要的实验结果,以及文章初稿的作者(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第二作者的责任也遵循了第一作者,但是就对论文发表的负责程度来说,远没有第一作者这么高。
小编总结:
已经是第二个作者和第三作者的同学,应该明白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们 第一作者非常重要,想要成为第一作者参加近期D计划元认知调研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
元认知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元认知思考能力,绘制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图谱”。元认知数学题目符合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核心素养、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养成。
按照官方发布,评估项目全程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统筹进行,对参加课题的学生提供测量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方案,提供评估报告与结果应用方案。
如下图所示:
关键能力评估报告
原来是因为今年的参加比赛不仅仅有证书和思维图谱,还有关键能力评估报告!这个报告据说分量很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