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命运共同体的思考食物链动物自然界植物地衣

从人类诞生一直到近代工业化社会出现之前,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换句话说,那个时期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自然生态,即不会影响客观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出现,人类不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力极大增强,人类的活动能力足以对自然原有生态平衡构成破坏,甚至严重影响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人类的活动必须从以人为本生存、发展理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发展理念过度,认识到——生物命运是共同的有机整体,并自觉控制人类的活动,有效地、充分地、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才能更好的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子孙后代留住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永生。

低等生物是高等生物的支撑。今天人类已经掌握了较高的技术,对自然的影响力逐步增大,必须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重视低等生物保护。人类盲目使用技术,以人类为中心,势必破坏生态环境,使低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化格局被破坏,生态系统失衡,低等生物数量、种类的减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它也是高等生物数量、种类减少的开端。低等生物是高等生物的支撑,没有低等生物的蓬勃发展(至少是保住现有生态平衡),高等生物的生存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所以保护低等生物、保持生物的多样化、保护稀有物种(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是人类能够长期生存的保障。

种类、数量极多的低等生物是高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地衣: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属,26000多种。从地球两极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到处都有地衣生长。地衣应该是生命的主要支撑者,尤其是动物的支撑者。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种类繁多、数量极其巨大、覆盖面极其广泛,才能催生更复杂的生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新的、复杂的生命提供广阔的、稳定的、长期的、舒适的生存环境),为高等生物提供生存的基础,是高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出现新的、智能的生命基础。

我们以食物链为例,类比推理。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共同构造的,源头开始于生产者光合作用锁定太阳能。食物链能量的流动是递减的,能量在食物网传递的平均效率是10%——20%,即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所以必须有庞大的低等生物,才能出现生物的多样化,才能有高等生物诞生的可能,诞生后才能继续生存,图解如下:

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就是植物,假设没有植物,整个食物链中的源头被切断,所有的动物都将不复存在,而且是数量、种类极大的植物支撑着动物的存活,植物数量、种类的减少,必将引起动物种类、数量的急剧减少。可以说,地球最后消失的生物一定是植物。现代科学证实,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存活的数量极其有限,这是生态系统失衡的前兆或表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植物数量、种类的减少,导致中间食物链的动物数量、种类锐减少,难以支撑顶端食物链的动物存活。现在流行说法——大数据有大智慧,这里我要说,大数据(种类、数量繁多的植物)隐藏着大智慧(高等动物及人类)、支撑者大智慧的存在。

理论推测,地衣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地球上动、植物的锐减,必然导致地球生态环境的失衡、破坏,甚至出现颠覆性的生态环境的“动荡”。地球上最后消失的生命应该是地衣,并且地衣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地球上的生物将会只有地衣的存在。也就是说,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是命运共同体,甚至前者更重要。高等生物的多样性,才是庞大的低等生物健康发展的体现,才是生态系统平衡、健康发展的真实写照。

只有低等生物生机勃勃,高等生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否则即使高等生物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必将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继续推广,低等生物生存的基础是非生命的环境——地球,所以可以说,非生物和生物也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最大化的、理想化的、最根本的以人为本。生物命运共同体理念,看似不是以人为本的,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极致。

生物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老子的“以其无私,故成其私”具体应用,是最高明的、最先进的生存、发展理念。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山林,默默地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尽管毫不起眼,但土壤对陆地生态在适宜的条件下,土壤母质会在生物的作用下进入幼年土壤发育阶段:首先是在岩面出现“岩漆”状岩生植物,如蓝藻、绿藻等;之后渐渐发展为岩面地衣类植物的繁生,再是苔藓植物着生,最后是高等植物的繁生。这时,原始土壤正式形成。 ⑤在幼年阶段,土壤的土体较为单薄,肥力还很弱。等到了成熟阶段,土壤中的有机质积累jvzquC41yy}/l‚jqq0ipo8xjkvo039;5g:9e/<675/:23>2:77k.f?k344;d7<=h
1.植物分类等级湿雾SW植物分类等级又叫植物的分类单位、分类群。植物分类学上依据植物之间形态的类似性和构造的繁简程度设立各种等级,从而建立分类系统;植物之间的分类等级异同程度体现了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远近。 植物分类等级,按大小从属关系的顺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各等级之间有时常因为范围过于庞大而增设jvzquC41yy}/ewgnqiy/exr1ctgog~x1r1734?6;744ivvq
2.划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界线是()A.有无高大乔木B.能否产生种子分析: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划分标准为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以及合子是否形成胚. 解答:解:藻类,菌类,地衣合称为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故而也称为原植体植物;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生殖器官单细胞,合子发育离开母体,不形成胚,故又叫无胚植物.苔藓、藻类、种子植物合称为高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1ujoukhnfadi56;6dgfk9;<957h7c5;jf;f>55:7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