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被子植物·盾柄兰:多肉不!这是兰花,国内仅云南分布兰科

Porpax ustulata

盾柄兰,隶属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微子目,兰科,盾柄兰属。常见于于海拔50~1500米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附生于树木之上,国内仅云南分布。照片摄于西双版纳。

1874年,植物学家发表了该物种,当时它被归为毛兰属,直到1904年植物分类学家又将其纳入盾柄兰属。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才在西双版纳发现了它。

盾柄兰叶片翠绿,花呈深红色似腌渍好的杏脯,以强烈的反差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无论是叶还是花,肉感十足,如果不说,很多人第一眼会以为是稀奇的多肉植物,颠覆了人们对兰花诸如清雅素淡的印象,跟“空谷幽兰”、四君子等更是搭不上边。这是因为兰科植物实在太多了,足有27000多种,与菊科并称被子植物的“双雄”,形态极为多样。

物种多的类群,往往有个共同特征,种子小,易于扩散。盾柄兰种子就非常微小,风一吹种子就到了远方,不愁种群扩散,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先天不足”在地面没有强有力的生存竞争力,它们为如何生存在哪生存殚精竭虑。

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盾柄兰选择了“附生”的生存方式。其实,兰科植物的生存方式非常多样,有扎根于地面的地生,也有寄生方式,当然最多的还是附生方式。超过60%的兰科植物都为附生兰,这是因兰科为草本植物,地面空间有限,为了生存,需要去“高位”拼搏 。

附生不同于寄生,不需要吸取寄主的营养,它们需要的不过是些许阳光与一点生存空间而已。

多数附生兰会附着于树冠之上,而盾柄兰则选择了树干基部。这里水分较为充足,又能有一定光照,满足了其生存需求。

盾柄兰喜湿热,国内仅在云南分布,多见于西双版纳、德宏等林地。这些地方通常只有旱季、雨季,盾柄兰热爱雨季,但是它的生命周期也需要经历旱季。为了度过旱季,它们的假鳞茎(照片中被网格状叶鞘包裹的就是假鳞茎)发挥了作用,这是盾柄兰的储藏间,在前一年光照水分好的时候,盾柄兰就通过假鳞茎积攒“余粮”,旱季则靠储存能量维持生命。

策划统筹:赵娟 连惠玲

文字整理:连惠玲

海报设计:车嘉伟

特别鸣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朱仁斌先生

打开生物多样性宝库,让云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云南!我们也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如果您在云南拍摄到了精彩的物种照片,欢迎投稿,一旦录用,稿费从优。

投稿方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摘要】:兰科是单子叶植物最大的科和被子植物中的第二大科。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因地域或坡向不同而呈不同趋势。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坡,植物资源丰富。作者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记录了其种类、数量、生活型、海拔、生境,分析了其区系成分,并依据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XFb722:622:80jvs
1.中国学者领衔发表最新Nature文章:二代,三代测序技术揭示兰花基因关键起源于1.25亿年前的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二大科,除了两极和极干旱的沙漠,兰科植物可生存于世界各地,同时兰科植物又具有观赏、食用、药用等价值,对它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无疑十分有必要。刘仲健教授从事兰科植物研究已经有30多年了,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建立了兰科5新属,发现了2新分布属和80多个新分类群,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78/B4423=:3=64356239:0jvs
2.牟宗敏副教授团队揭示真菌促进兰科种子共萌发过程中的碳利用机制与传统的菌根结构截然不同,在被子植物第二大科植物兰科中,由于其种子缺乏为胚发育提供养分所需的胚乳,种子本身无法萌发。它必须依靠真菌单向为兰科种子提供萌发所需的全部碳才能萌发。这与菌根结构中的植物流向真菌的碳转运模式大相径庭,是自然界植物-微生物互作的特化案例。尽管兰科共生萌发现象已被发现一百多年之久,jvzq<84yyy4og€x0{p{/gmz0ep5jpot133621;>6974ivv
3.青藏高原和亚洲季风那点事都被花粉暴露了!图说:青藏高原乔木植物花粉的扩散趋势线与亚洲季风主导的等降水量线的耦合。中科院植物所供图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宇飞团队首次利用花粉丰度等值图形式,量化和图形化地展示了青藏高原周边植被乔木花粉经由亚洲夏季风气流携带、攀爬进入青藏高原的历程,为评估历史时期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亚洲夏季风的变化提供了新jvzquC41ykqj0jsvrgjjc7hqo1gsvrhng/8489563/:32
4.科研人员在滇西北和西藏墨脱发现多个兰科植物新种兰科是被子植物的一个大科,约有736属28000余种,包括地生、附生和腐生等多种生活型。中国兰科植物有190属1600余种。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中国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多年来有大量兰科新种被发现。 图为丽江盆距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jvzq<84z|0vfqyqg0eun0ls1p4532;8133831l65:;62/=5872638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