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的反思

关于“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的反思

综合组  米伟

【教学内容的反思与分析】

被子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所以“开花和结果”这一节在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也较为零散,所以我将其分成了四大板块,分别为:

第一板块(第一课时)“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第二板块(第二课时)“传粉和受精”

第三板块(第三课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第四版块(第四课时)“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也是本节课的整体梳理与回顾

在这四课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第一课时“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并记住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却不太容易,特别是对于雄蕊和雌蕊的学习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后面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的反思与考虑】

在分析学情时,考虑到本届七年级两个班学生较为特殊,不仅基础知识都比较差,而且学习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加上学生由于从小听力存在障碍,个别孩子智力也有障碍,所以班级整体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个体差异非常大,因此课堂教学除了要放慢脚步,更要在课堂中进行一对提示和指导。

同时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而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又是较常见的现象,因此有很强的探索欲望。所以在课堂设计中融入各种形式对花的观察与探究,预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有趣而又科学的活动中充分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考虑到学生对花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本课的时间也刚好是迎春花、樱花、玉兰花等刚刚开过,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安排先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常见花的名称。在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花的名字的时候,我很清晰的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孩子常识性知识的储备情况,从而对后面的教学探究提高正对性。

鉴于导入环节对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在第二个环节“初识花的基本结构”中,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课本桃花的基本结构”时,巡视指导哪些常识性知识相对缺乏的同学,例如1班的泽、陈,2班的磊、群、孙、涛。这样尽量让这些较为特殊的学生能跟上课堂步伐。

在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检测中,第一次反馈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本示意图,在实物图中指出相应结构的名称,从学生的课堂回答来看,单独指导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没有一个同学掉队,都能顺利的说出。

学生在有了整体认知概念后,接下来就是内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我安排了小组探究实验“观察花的结构”,大自然的花形态各异,学生如何运用刚刚学到的桃花基本结构知识去分析、认识其他品种的花,是一个有趣,又同时具有挑战难度的活动。

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个活动不仅调动了那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的探究欲,同时让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不仅两个组的同学实验用花不同,就连组内同学拿的花也不同,这样很好的达到了我所期待的组内互助讨论、探究的效果,同时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我一对一指导那些优等生,想要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的花有多个雌蕊,那么胚珠究竟在哪里?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帮助那些学困生,掌握最基础的基本知识,哪个是雌蕊?那个是雄蕊?

探究过后全班小组间进行分享收获。

最后通过课本填表练习独立完成情况,可以发现,这样的课堂活动安排符合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除了有个别同学有错别字外,没有出现知识上的缺漏及错误。

整节课一直在强调“花的基本结构”这一最为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到学习植物结构的枯燥,相反,从他们的反馈以及作业中,更多的感受到这节课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收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