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药用植物学 第二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种子植物第二节 被子植物门(一) 被子植物概述目标及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熟悉: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种子植物第二节 被子植物门一、概述 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现已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2700属,3万余种,其中药用被子植物有10027种,占我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退化。生活方式多样。 2、叶通常具展开的宽阔叶片,增强了光合作用能力。 3、具有真正的,高度特化的花,花通常由花被、雄
2、蕊群和雌蕊群组成,多为虫媒花。 4、具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5、胚珠被心皮所包被。 6、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 7、具有真正的果实。三、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和勃兰特在1879年提出的。属于自然分类系统。把植物界划分为13门,种子植物为13门,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各为1亚门。1964年将原来被子植物280科提升到344科,被子植物独立为门。恩格勒系统的特点: (1) 以假花说为基础,双子叶植物以柔荑花序类为原始类群,放置在系统的最低位置,整个系统的安排是从无花被有花被、从单被双被、花被分离合生、单性两性,花各部由少数多数、简单复杂、风媒虫媒。 (2) 把双
3、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后面,系统于1964年把这一次序颠倒过来。 (3) 合瓣花被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 2、哈钦松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于1926年出版有花植物科志,提出他的被子植物系统,最后,于1973年修改了他的系统,总科数增至411科,其主要的特点是:(1) 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2) 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3)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3、塔赫
4、他间系统: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于1954年提出。1980年新系统打破了离瓣花和合瓣花的界限,使目的安排更为合理,把芍药属独立为科,处理柔荑花序比原来更为进步,但增加了“超目”这一分类单元,科的数目达410科。其主要特点是: (1) 坚持真花说,提出了幼态成熟的理论,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 (2) 全部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具单沟花粉的水生双子叶植物睡莲目,木兰目更原始,其为木本,由它发展出毛茛目和睡莲目。 (3)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4) 草本植物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菊科、唇形目是高级类型,较原始的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是木本类型。 4、克郎奎斯特系统:美国植物分类学家克郎奎斯特于196
5、8年提出,1981年经过修订,他的系统类似于塔赫他间。其主要特点是:(1) 以真花说为理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现存的被子植物不可能由现存的原始类群发展而来,而只能是已灭绝的类群。(2) 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群。(3)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4)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 四、被子植物的分类 本教材使用修改后的恩格勒系统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离瓣花亚纲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单位主要特征双子叶植物纲1、木本或草本;2、一般为直根系;3、茎维管束多呈环状排列,有形成层; 4、叶多具网状脉,常具托叶;5、花各部分基数为5或4,花粉粒多具3个萌发孔;6、胚具2枚子叶单子叶植物纲1、多为草本,少数木本;2、根为须根系;3、茎维管束散在排列,无形成层; 4、叶通常具平行脉;5、花各部分基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